手机扫码接着看

数字文博何以向新而活(人民时评)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数字文博何以向新而活(人民时评)

李洪兴

《人民日报》(20251112日第05版)

 

文博共创意味着文化共融,当文物被激活、观众被激发,就能形成内在的文化感受,进而积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

 

400多年前,明代士大夫李之藻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彩绘中文版世界地图。

如今,这件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以科技+文博的全新面貌展现。前不久举行的观天下·坤舆万国全图——南京博物院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吸引不少观众。

从一张静态图到一场活态展,呈现方式立体化,玩法更有趣。这也让人思考:数字文博,如何向新而活?

文物思维产品思维,在精细保护基础上实现有益开发。让文物活起来,不是简单地把文物从库房搬到展厅,而是在条件允许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化、艺术化等手段,展现文物的新风采。与文物、文创有关的产品设计,成为活化利用的重要方式。

比如,河南博物院以文物活化+味觉体验为纽带,挖掘中原饮食文化、融合文物IP与非遗技艺,推出钱币巧克力、文物造型甜点等,戳中不少年轻人的心。基于文物类型、文化内涵来开发创新产品,为的是让群众更好地感受其文化魅力。故宫文创等产品的成功,也说明把艺术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能够更好满足消费者物质享受、精神体验的双重需求。

潮流感知识性,让人不只看热闹,也看门道。实践中,一些地方、景区、展览馆等,积极引入新技术、打造新场景,给人们带来别样体验。新潮时尚的做法,值得肯定。但也应注意,不能为了形式的新奇而忽视内容的丰满。南京博物院的VR体验展,之所以让一些观众感到震撼,想二刷三刷,就在于体验感与知识性的统一。

观众戴上VR设备,到郑和宝船上参观,可遇见一位操着闽南口音的向导。为什么是闽南口音?原来,策展团队从史料中考证,郑和下西洋时,雇了大批有航海经验的闽南船长、领航员和水手。正是诸如建筑样式、宝船造型、人物服饰甚至口音等细节,都做到了有据可考,才让知晓那段历史的观众深感可信、不熟悉的观众也有所得。文博活化是创新之举,有其严肃性,不能泛娱乐化。以研究为支点、以学术为支撑、以技术为媒介,文物展陈的潮流化、现代化表达才能更具文化价值、时代价值。

个体化共创型,让博物馆成为众人共建的文化共同体。过去,人们到文博场馆参观,往往互动有限,不易留下深刻印象。如今,随着技术进步,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丰富展出形态的同时,还能让观众成为展中人

不久前,云南省博物馆VR探秘古滇上线,通过河道、民居、丛林等场景,展现古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观众可在虚拟空间开启跨时空的互动旅程。一名体验者在特定情境中参与了牛丢了,我们要去找牛的活动后,坦言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身在故事之外,到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观众有了代入感、沉浸感,让一个个展陈空间成了有温度、可交流的文化空间。文博共创意味着文化共融,当文物被激活、观众被激发,就能形成内在的文化感受,进而积淀为深沉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时指出,坚持文物属于人民、服务人民,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提高文物活化利用水平。文博旅游热度不减,技术赋能持续发力,为促进文博资源活化转化带来新机遇。精于保护、活化利用、做实内容、优化体验、创新供给,文博热才能一直热,群众的文化生活才能别开生面。


12 11月

2025-11-12 21:47:47

浏览11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伟大而浪漫”何以动人心弦(人民论坛) 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合理开采和综合利用水平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