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地质工作高质量发展
范宇新 字数: 2400
《 学习时报 》( 2025年11月17日 第 07 版 )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广大地质工作者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挑战、破解难题、服务发展。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大力弘扬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改革赋能、创新驱动,实施“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聚焦理念、科技、服务三项创新,实现产业、质量、效益三项变革提升,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深化理念创新促进产业变革提升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坚持解放思想,聚焦主责主业,下大力气调结构、促转型,由地质找矿为主转为地质找矿与地质服务并重,厚植发展根基。
创新思路举措,转型发展有了新定位。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创新制定“113388”发展战略和思路。“11”即紧紧围绕新时代全省煤田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这一差异化发展之路;“33”即实施“科技立局、创新兴局、人才强局”三大战略,打造“应急救援、生态修复、防灾减灾”三大公益性品牌;“88”即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资源保障、生态保护修复等“八大重点任务”,推进科技、质量、人才等“八大创新工程”,更好发挥地质工作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作用。
拓展业务领域,产业发展有了新赛道。在主动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需求中,找准地质人、地质事的角色定位,服务生态环境项目比重由2017年的25.73%提高到2024年的53.2%。全过程支撑服务泰山、沂蒙山区域山水工程,为全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探索了有益经验。承担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编制任务,开展生态地质调查、采矿损毁地综合治理修复、水土污染调查等工作,服务国土空间利用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动地热工作重心由具体项目施工向地热勘查、规划编制、技术服务、新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工作转变,承担自然资源部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研发地热能应用AI节能系统,推广磁悬浮热泵技术。率先开展盐穴储能探索和实践,开展相关项目30余项,约占全国同类项目总数的1/3,相关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并在湖北、江苏、江西等地推广应用。
注重发挥优势,品牌建设有了新亮点。发挥综合勘查优势,实现“煤下找铁”重大突破,率先在齐河——禹城发现高品位富铁矿,助力建立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探获资源量8035万吨;提出“煤铁共盆”成矿理论和“禹城式”富铁矿成矿模式,并向华北深覆盖区推广应用。发挥煤炭勘查优势,创新开展煤矿全生命周期服务,形成矿区级隐蔽灾害治理“昌吉模式”,为33.9亿吨煤炭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撑。发挥钻探技术优势,建成山东第一支国家级矿山钻探应急救援队,局属7家单位全部加入省级以上应急救援队伍行列,形成了1支国家队、6支省级队的“1+6”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创新“1+N”应急救援模式,参与救援20余次,均出色完成救援任务;在全国矿山钻探应急救援技能竞赛中,包揽团体、个人综合成绩“双第一”。
深化科技创新促进质量变革提升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着力夯实科技人才支撑,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加大投入,培育创新动能。将科技创新列为“八大创新工程”之首,新设创新研发资金和科研引导资金,建立投入机制和专项管理制度。2025年科技投入较2024年增长16%,较2023年增长29.36%。规范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开展专项审计,有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科研资金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建强平台,壮大人才团队。积极推动科创平台建设,建成院士工作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创平台29个,涵盖地质找矿、生态修复、深地探测、海洋地质、应急救援等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专业协同的科创平台集群。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创新工程,构建“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博士后基地——科研中心”四位一体招才引智模式。2023年以来,引进院士4人、学科带头人7人,5人获自然资源部地质找矿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或后备青年科技人才荣誉,2人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1个团队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创新团队奖,1个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高素质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壮大。
深入研究,赋能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主持参与国家科研项目8项,2项科技成果入选自然资源部“从山顶到海洋”全国科技成果科普巡展。42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其中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7项。成果转化加速推进,发布标准、规范22项,取得发明专利153项,备案认证转化项目67个。联合开展装备研发升级,推动大口径双动力头钻机列入救援装备序列。
深化服务创新促进效益变革提升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坚持聚焦“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把履行公益职能、强化公益属性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机制举措,全面提高服务质量,聚力提升地质工作社会效益。
坚持主动服务。创新实施“一市一专班、一市一清单、一年一报告”的“三个一”公益地质服务机制,2024年以来,帮助地市争取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资金3.4亿元。充分发挥日照海洋地质院士工作站作用,大力支持日照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
坚持公益服务。大力实施精准服务计划,在全省率先向社会发布《无偿地质技术服务目录》,明确十大方面61个事项,2022年以来,为全省提供无偿地质服务800余项。技术支持12个市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高质量完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试点任务。
坚持普惠服务。深入开展“地质科普进万家”活动,建成山东探矿博物馆,获批国家级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省委党校现场教学点,连续3年获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表彰,创作的《“煤”问题小课堂》获评全国优秀科普微视频。
(作者系山东省煤田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
2025-11-17 22:08:4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