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四川省地方志办主任 陈建春在四川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admin|分类:未命名|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 谱写年鉴事业新篇章

——在四川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四川省地方志办主任 陈建春

2022年10月10日)

 

同志们:

正值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坚决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文化强省建设重要部署及全国“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启动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8年以来我省年鉴质量建设成绩,研究分析存在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刚才,赵行同志通报了2018年以来我省年鉴质量建设情况,成都市地方志办等7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7个单位提升年鉴质量的做法各有特色,请大家认真学习,注重消化吸收,参考借鉴,不断提升本地年鉴编纂水平。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2018年以来我省年鉴质量建设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更好走向未来的信心、底气

年鉴是反映和记载国情、省情、市情、业情的重要载体,是传承当代文化、进行文化积淀的重要手段,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文化基础事业,抓好年鉴质量至关重要。2018年以来,省地方志办着眼于过去对志鉴质量重视不够的实际,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年鉴工作的方方面面,鲜明提出对党和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三个负责”理念,坚持质量首位原则、进度服从质量,指导推动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一)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全覆盖。提升年鉴时效性,是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年鉴内容信息的年度性特点,决定了年鉴要实现功能价值的最大化,就必须重视年鉴出版的时效性。2015年8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给各级政府下达了“两全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第二轮省市县三级规划的地方志书编纂出版任务,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任务。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念兹在兹,全力攻坚“两全目标”任务。省地方志办采取党组成员分片督导检查、季度通报工作进展、“点对点”发函提醒、业务处室干部定点联系、主动上门解难等措施,强力推进。各地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狠抓落实。2020年底,全省如期实现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编纂出版综合年鉴2020卷205部1.2亿余字。这是我省第一次真正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卷当年出版”全覆盖,在地方志系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绩。

(二)年鉴质量明显提升。全省各级地方志机构树立“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政治责任感、“地方志作为官书,传之千秋万代”的历史责任感,坚持不懈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加快构筑质量体系,严格志鉴审查程序,有效推动全省年鉴质量提升。

一是质量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9月,省地方志办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志鉴编修质量等5个方面的要求,强调要以上率下创新开展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大纲)审查、复审和成品书质量抽查,逐步建立完善全省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做好了顶层设计,为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建设提供了总纲。2021年1月,省地方志办进一步深化细化质量建设要求,制定出台《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从“政治站位、编纂规范、监督管理、出版时效、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制定出台了《指导省直部门志鉴编修工作规范(试行)》《〈四川年鉴〉编纂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等规范,为全省地方综合年鉴质量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

各市(州)地方志部门不断完善志鉴审查体系。泸州市印发《关于加强年鉴质量建设工作的通知》;宜宾市印发《宜宾市各县(区)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制度》;广安市印发《关于规范全市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工作打造精品年鉴的实施意见》《广安市县级地方综合年鉴评分标准(暂行)》;雅安市颁发《雅安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甘孜州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县级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通知》。全省年鉴质量体系日渐细密。

二是严格开展质量审查。2019年,省地方志办首次开展对市(州)地方综合年鉴篇目审查,由全省年鉴专家与市(州)年鉴编纂人员组成5个审查小组,对21个市(州)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进行审查并出具书面审查报告,对《四川年鉴》篇目进行评审指导。2020年,省地方志办对上年度市(州)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意见落实情况开展复审,审查结果和复审情况向各市(州)发文通报,并跟踪督导、紧盯检查。2021年8月,省地方志办完成全省地方综合年鉴2021卷篇目审查及2020卷复核工作;11月,完成市(州)地方综合年鉴2020卷质量抽查,并对发现的214个问题进行梳理反馈;2022年9月,省地方志办完成全省地方综合年鉴2022卷篇目审查及2021卷复核和质量抽查工作,并形成4万多字的情况通报。

各市(州)地方志部门扎实开展对所属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篇目审查、复审及成品书质量抽查,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效做法。成都市邀请有十年以上综合年鉴编纂经验且所编年鉴获全国特等奖或双一等奖的专家进行审核把关,攀枝花市聘用老专家、老主编指导年鉴编纂;自贡市严把“学习关”“质量关”“效率关”;泸州、宜宾、眉山、阿坝、凉山举办年鉴编纂业务培训会;德阳、绵阳、广元举办年鉴审查工作专题会;内江、广安推行“县(市、区)交叉初审+市级会审”机制;遂宁、乐山、广安举办年鉴编纂质量评议会;南充通过各县(市、区)地方志办自评规定篇目、市地方志办集中评审、印发质量抽查通报及督查整改提升年鉴质量;达州将篇目大纲细化到子目、条目;巴中、资阳组织审查专班;雅安、遂宁实行年鉴编纂月报制;甘孜采取分组审议、交叉审查、复审抽查的方式进行审核把关。

2018年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以来,各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逐年提高,全省60部年鉴成果获全国奖项。2018年,在第五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选中,四川有9部年鉴获奖;2019年,在第六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10部年鉴获奖;2020年,在第七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19部年鉴获奖;2021年,在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中,四川有22部年鉴获奖。其中,4部年鉴获特等奖创历史之最,省、市、县综合年鉴及专业年鉴均有1部获特等奖。

(三)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年鉴不仅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的光荣职责,而且还承担着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的伟大使命。2018年,省地方志办鲜明提出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三个服务”理念,引领全省年鉴事业唱响了服务新时代的主旋律。

一是记录伟大实践。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2021年卷全面客观系统记录了2020年四川人民在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夺取重大战略成果、战胜洪涝灾害等一系列成就;2022卷就2021年四川省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实现“十四五”规划良好开局等一系列伟大成就开设专题篇目。省地方志办联合重庆市地方志办等单位逐年编纂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组织撰写“从地方志看四川发展十年”系列文章;成都、自贡分别发布《从地方志看成都十年》《从地方志看自贡十年》系列报道;自贡在年鉴中增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图片专辑和“十三五”综述专文;遂宁在年鉴中设置“遂宁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栏目;达州在年鉴中设置“融入双城圈·建设示范区”专题大事记。

二是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四川年鉴(2020)》《四川年鉴(2021)》《阿坝年鉴(2021)》简本走进省及阿坝州“两会”,德阳、内江向党代会代表赠送志鉴书籍。发挥年鉴媒介和窗口作用,服务四川对外开放,省地方志办编纂出版《四川年鉴》英文版,成都编纂出版《成都年鉴》(英文版)。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省地方志办打造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7个,成都市打造成都方志馆、成都方志馆分馆以及社区微方志馆三级集群。目前,全省建立市县级方志馆(室)34个,乡(镇、街道)情馆27个,村(社区)史馆223个,史志阅览室691个。陈列其中的地方综合年鉴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乡土、乡情、乡愁教育提供了教材。推动年鉴数字化、阅读便捷化,泸州、甘孜建设数字方志馆,宜宾推动网上史志馆建设,自贡等地在年鉴上创新设置电子阅读二维码。

(四)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省地方志办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筹建全省方志专家库,分片区、分专题对市(州)、县(市、区)及省直部门(单位)地方志业务人员进行培训。2019年,省地方志办在成都举办省直部门(单位)志鉴培训会,在武胜县举办全省方志理论研讨会,在南溪举办川南片区培训班;2021年,在大竹召开川北片区地方志工作会。改进培训方式,邀请专家、业务骨干等录制授课视频,组织全省市、县新任主任,业务骨干参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新任主任培训班、年鉴理论研讨会、线上年鉴培训等,选派优秀干部到省外地方志机构学习考察。2022年9月,全省地方志系统800多人参加“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和年鉴培训课程学习。鼓励市(州)、县(市、区)间交流年鉴编纂经验,强化网络交流学习。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培训年鉴业务人员2000余人次。

各市(州)高度重视年鉴人才队伍建设。成都市组织专业骨干及市直有关部门地方志工作者赴沿海培训,与德阳、眉山、资阳定期召开片区交流会;德阳、凉山加大对机关干部职工的日常考核、分类考核和近距离考核;内江聘请内江文史爱好者、专家学者参与志鉴书籍编审;眉山与四川大学图书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广元、成都市郫都区、宜宾市南溪区、南充市嘉陵区等建立了志鉴人才库、专家库。

(五)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加大“两条例、一办法”学习宣传力度,依法治志意识明显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修志编鉴工作,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志鉴工作管理体制,积极落实“一纳入、八到位”,长期保持稳定的工作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并在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有力保障了工作开展。2021年,地方志工作纳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全市地方志工作的意见》;眉山市委常委会每年定期专题研究史志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阿坝州政府常务会集中学习《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要求全州各县(市)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工作任务,千方百计保障地方志工作经费、人员编制、方志场馆等基本需求。

二、客观面对我省年鉴质量建设存在的短板不足,找准进一步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突破点

经过4年多努力,全省年鉴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远未到量多质优、百花齐放的成熟阶段。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整体质量还需提高。主要表现为:编纂理念和思路因循守旧,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调整编纂思路,部分年鉴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不够突出,没有及时收录当年度本地重点工作、亮点工作;有的年鉴框架设计不合理,领属关系不当、栏目编排混乱、上下层次不清;有的对体例体裁认识不足,述、记、图、表、录等体裁形式运用不当,图片、表格使用不够严谨、规范,不按规定标注审图号的情况比较多见;有的条目选题选材不够全面、系统、准确,标题拟定、概念表述等不够严谨、规范,存在标题和内容不完全相符的问题;有的资料性不强,行文中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痕迹较重,语言不规范、空话套话多,不符合年鉴直书其事的要求;有的编校质量仍需要提高,版式设计不够美观、大方,语法不通、错字漏字多字等问题频繁出现。

(二)开发利用还要加强。近年来,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为:部分市(州)年鉴编纂中的“官书”观念和“史书”意识浓厚,重编纂出版、轻开发利用,对年鉴的社会效益及社会读者的需求考虑不够;有的年鉴时效性不强,社会知晓度不高,使用价值大打折扣,甚至被束之高阁,成为摆设;有的年鉴所记述的内容比较浅,停留在表面层次,或局限于日常事务,表面上全面周到,其实深度不够,资料价值和借鉴作用不大;开发利用形式比较简单,传播渠道比较单一,多数年鉴信息资料主要还是通过纸质印刷本进行传播,部分随书附有电子版光盘,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比较滞后而且使用率偏低,年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法治保障还不到位。部分地区党委、政府主管领导对年鉴工作认识不到位,在推动依法修志编鉴、履行“两条例、一办法”确定的领导职责、主体责任等方面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部分地区年鉴编纂机构、编制、人员、经费不到位,编制人员少或编制被借用、人员被借调、抽调到其他单位工作;部分地区仅仅保障了综合年鉴当年出版工作经费,对于综合年鉴开发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志馆建设等工作缺乏有效保障。

(四)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对年鉴理论研究的重视不够,鼓励和支持也不够,年鉴理论研究滞后于编纂实践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巴蜀史志》期刊征稿过程中,很难征集到高质量的年鉴学术论文。年鉴工作者对年鉴理论研究的积极性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研究动力明显不足,不同程度存在重经验体会轻理论探索、理论研究与编纂实践需求严重脱节,甚至老生常谈、严重缺乏新见等问题。这与高质量推进年鉴编纂实践亟待进行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五)业务能力还需提升。编纂队伍建设仍较薄弱,专职人员少,专业人才缺乏,各地普遍存在年鉴编纂人员专业素养不够的窘迫局面。很多年鉴编纂人员系“半路出家”,没有经过全面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对年鉴的基本理论、编纂理论和应用理论掌握不深,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同时,随着老一辈年鉴编纂人员退休,新进人员业务不熟练等,编纂人才的断层化更加突出。

三、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四川年鉴事业新篇章

小主,搬砖辛苦,支持一下呗!
打赏完成后,请刷新页面!
也可直接联系获取全文。小二微信:tao8090wang 支付2元查看

VIP专属内容
本站VIP 免费查看
开通会员
开通本站VIP可查看该内容
该内容VIP会员可见,您未登录,请先登录
17 10月

2022-10-17 20:33:38

浏览39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传达稿(二十大精神传达稿) 石迎军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关于经济运行分析的讲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