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 奋力推进建设现代化新南县新征程
深入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
奋力推进建设现代化新南县新征程
南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为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南县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南县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锚定“人才强县”战略定位,推动人才工作与县域发展互融互促。人才是南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赢得未来区域竞争比较优势的关键变量。提升战略定位。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作为强县之基、转型之要、活力之源。以产业链建强人才链,以人才链服务产业链,强化“双招双引”联动,多渠道引进、全方位培育优秀产业人才,实现引资引智同频共振、一体推进,真正把“第一资源”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需求导向。以适应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为目标,紧密结合县内特色产业和重点培育企业需求,以“刚性引才+柔性引智”方式制定企业引才方案,引进一批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新材料、医疗健康、纺织鞋业等行业高层次急需紧缺实用型专业人才,推动县内外人才共引共享共用。强化校企合作,采取“融产入教、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方式,定向培育一批产业技能人才,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聚焦特色产业。以创建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稻虾)为主线,打造南县湖区特色产业发展人才集群。鼓励企业引进博士、专家、院士工作站,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南进行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以南县稻虾米产业研究院、中国小龙虾养殖加工研发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南县成果转化基地等科研平台为载体,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长期深度战略合作,创办产学研基地。抓好“南县小龙虾”“南县稻虾米”“南县草龟”“南县中华鳖”区域公用品牌营销推广、文创研发以及技术推广人才建设。
瞄准“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鼓励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阵地建设。坚持党建引领,完成12个乡镇乡村振兴人才服务站阵地建设全覆盖。全面摸清本乡本土人才资源信息,分类建立信息库和需求目录。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作用和群团组织纽带作用,推动人才资源与乡村发展有机融合,构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乡村人才工作格局。挖掘本土人才。充分挖掘本土乡贤资源优势,深入实施县乡村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加大乡贤能人“回引”力度,让曾经“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来”。鼓励县直机关干部到乡镇任职,完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加强村级组织后备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实施“县管校聘”、“县管乡用”,实现教育医卫人才资源均衡配置。开展南县籍高校学子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本土学子回南建南。开发“产业+农旅”项目,打造“乡村振兴合伙人”队伍。推进科技赋能。深化农业科技服务和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作用,依托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全面推广“稻稻虾”“稻稻菜”“稻稻龟”生态高效综合种养模式。推动行业人才“组团式”下沉帮扶,实施1000名乡村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发展积蓄一批接地气的“土专家”“田秀才”。
坚持“党管人才”核心原则,涵养爱才重才敬才人才发展生态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人才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要不断健全党管人才工作格局,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坚持党管人才。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齐抓共管人才工作格局,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优势。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人才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以制度传导压力、推动落实。强化政治引领。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专家和优秀人才制度,明确“1名县级领导+1名科级干部+1名人才工作者”服务1名引进人才模式。抓好专家和优秀人才国情研修活动,做好从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和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对引进的博士或正高职称人才特聘为南县经济发展委员会顾问,鼓励引导更多专家人才为县域发展建言献策、贡献智慧。优化人才服务。组织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倾听人才心声。有计划地安排青年干部到急难险重、一线岗位历练,为青年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用好用活医疗教育资源,完善人才子女就学、家属安置、医疗保障等生活保障,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奖励,让各类人才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把握不同阶段、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的人才特点,针对性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教育,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知识竞答、现场研学等方式,组织全县干部人才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度挖掘和大力宣传优秀人才先进典型事迹,加大人才政策、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爱才重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来源:红星云
2023-03-21 22:01:0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