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方法
来源:《党建研究》2025年第4期
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方法
中共杭州市委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探索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有效途径”。杭州是民营经济强市、社会组织大市、电子商务之都,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蓬勃、新就业群体众多,在册企业总量超百万、社会组织数量居副省级城市首位,新兴领域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基层党建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工作方法,引导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着力构建统得起、兜得住、管得好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汇聚起建设世界一流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磅礴力量。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逻辑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科学指引。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高度重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重要指示。杭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对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切实增强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我们深刻认识到,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根本功能,新兴领域越是情况复杂、基础薄弱,越需要加强政治引领。要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实践之中,持续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始终把助推发展作为鲜明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企业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新兴领域汇聚着龙头企业、科研机构,也集聚着产业工人、青年群体,是创业创新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只有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维护和谐稳定深度融合,党组织才有活力,党建工作才有生命力。
始终把服务关爱作为强劲纽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政策”。我们深刻认识到,新就业群体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和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共享者。加强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持续关注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聚焦组织关爱、行业关爱、社会关爱,多形式打造有归属感的“温馨港湾”,将党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凝聚贯穿始终,把更多的新就业群体团结在党的周围。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到,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新兴领域组织形态新、运行方式新、更新迭代快,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展新兴领域党建攻坚,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规范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与时俱进、提能增效。
二、以新举措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探索实践
面对新兴领域党员数量较少、党组织有效覆盖较难、党务工作者队伍较弱等客观实际,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党建领航为指引、组织覆盖为基础、作用发挥为路径、问需服务为宗旨,科学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奋力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红色领航”上持续用力,建强新兴领域政治教育阵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的“实”和“效”服务保障大局的“稳”和“进”。健全政治学习的制度机制,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广大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健全“党企共学”制度,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每周自学、每月交流学、每季集中学;深化“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以新兴领域党组织为重点,打造精品现场教学点30个,挖掘好、守护好、传承好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的思想宝库和理论富矿。开展凝心铸魂专题培训,每年举办杭商学堂、“新领计划”新生代企业家培训示范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等,成立新生代企业家青蓝接力传承营,通过专题培训、专门培养、专人联系,引导新生代企业家更加了解重视、支持参与党建工作。在主题教育期间,先后组织赴福建古田、重庆、贵州遵义等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引导新生代企业家继承老一辈杭商光荣传统,弘扬传承“四千”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加强重要群体的正向引导,创新设立“主播第一课”,推出网络“云课堂”,建立涵盖党校老师、高校教授、监管部门专家、主播代表的导师队伍,开发党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合规营销等一系列精品课程,组织直播企业负责人、主播达人、政务法务等参与学习培训,压实45家MCN(多频道网络)机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超5万人的主播群体在思想引领、行为规范、社会责任等方面加强正向引导,推动大流量汇聚成为正能量。
在“夯基固本”上持续用力,创新新兴领域党组织设置形式。突破以地域、单位为主的党组织设置模式,结合新兴领域行业发展、业务发展特点,构建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化“三整一全”建设覆盖,锚定“整园建强、整楼推进、整线突破、全面提升”目标,健全“数据比对+常态覆盖+集中攻坚”动态覆盖机制,用好龙头企业领建、产业连建、区域统建等“组建十法”,依托平台管委会、园区管理部门建立区域性、园区党组织,依托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建立商圈、楼宇党组织,依托产业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建立产业、行业党组织,近3年累计新建党组织3346个。强化“双链条”延链覆盖,针对企业内部业务链,理顺“总部+产业板块/分(子)公司+车间(部门)”的组织架构,将党组织建在生产单元、项目工地、业务链条上,推动党员负责人兼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针对企业外部产业链,探索建立“依产业链而建、为产业链赋能”的覆盖模式。比如,成立全国首个数字经济党委,依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吸纳龙头数字经济企业和未来科技城、云栖小镇等数字经济集聚区,搭建党委班子,以党的建设赋能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优化流动党员“五型”组织覆盖,按照“应建尽建、能建则建”原则,以业缘、趣缘、地缘为链接,分类推进“工作型、居住型、联建型、兜底型、同趣型”党组织建设。特别是针对流动党员集聚的平台企业,指导曹操出行、饿了么、无忧传媒等平台企业建立党组织,带动加盟企业、合作企业组建党组织,依托企业和社区广泛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目前,全市已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894个、“暖流之家”3700余个,基本形成全面覆盖、总体稳定的流动党员纳管组织体系。
在“赋能发展”上持续用力,完善新兴领域双向赋能机制。强化党组织在统领各方、统合力量、统筹资源中的实质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双融双强”工程,总结提炼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批示肯定的传化集团党建工作经验,建立党委班子成员进入经营管理层、核心管理团队成员中的党员进入党委班子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实行业务板块或项目党员负责人和党组织书记“一肩挑”,建立党组织书记列席经营班子会议、重大事项前置研究会商制度;将党建工作目标纳入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开展业务绩效与党建工作“双考核”、“双述职”,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党组织架构与企业治理架构深度融合,实现党建强、发展强。科学制定赋能惠企举措,向产业平台和重点企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驻企服务员,持续抓实“三服务”活动,用好“亲清在线”平台落实惠企政策,深化“杭帮彩”人才服务工作机制助力创业创新,推动党的建设多渠道融入创业创新、就业服务、人才引育以及和谐劳动关系打造等方面,构建“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良好生态。比如,部署开展新一轮“千名干部助千企”活动,市县乡三级助企服务员帮助企业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近7600个。统筹搭建党建联动平台,创新建立成员单位契约制、属地单位轮值制、资源项目清单制,整合各方资源,以组织融合促进组团式发展。比如,医药港小镇建立“医企同行”党建联建机制,纵向积极对接省药监局、省器械检验院等职能部门党组织,推动解决企业问题150余个,实现党建互联共建、医企互惠共赢。
在“暖心服务”上持续用力,打造新兴领域党群服务矩阵。针对“两司两员一主播”(货车、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和网络主播)等的工作实际,创新党建引领方法手段,加强党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支持和团结凝聚。着力解决工作痛点难点,聚焦外卖快递小哥“小区门难进”的共性问题,创新上线“小哥码”,首批在100个“小哥友好小区”试点,通过实名赋码把牢快递小哥进门“信用关”,实现身份快速验证通行,打通配送服务“最后一百米”,快递小哥每单配送时间平均可节约6分钟,每月平均可增加收入约500元。广泛布局综合服务站点,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城管驿站、社区邻里食堂等面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建设“暖蜂驿站”、“司机之家”等快递小哥综合服务站点约3000个,探索推出优惠用餐、便捷停车、就业指导等特色服务,打造新就业群体“15分钟优质服务圈”。比如,在和平商务社区设立“楼宇小哥食堂”,快递小哥可享7.5折用餐优惠和纳凉取暖、爱心饮水等贴心服务。系统搭建成长提升平台,依托浙江开放大学等高职院校打造“小哥学院”,全面开放108个本科专业和58个专科专业,专门定制形式多样、浅显易懂的“小哥党课”,打造就近就便的学习阵地,为新就业群体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创造更优条件。联合新业态头部企业党组织制定学历奖励、合作办学、职业晋升等就学激励政策,“小哥学院”顺利毕业可享受优先培养使用和职务晋升加分等待遇,构建“专业学习—学历提高—职场发展”的提升路径。主动引导参与基层治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灵活机动、直接服务群众优势,推动2570余家新业态企业以及平台站(网)点开展党建共建,推动25万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到所在社区或服务站点报到,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伍200余支,培养服务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新增量”。比如,蜀山街道“快递蜀黍”志愿队已协助破案3起,排查安全隐患30余处,推动解决基层治理问题130余个。
三、以新体系凝聚新力量,全面强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组织保障
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主体多元、要素多样,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我们坚持边实践边探索,健全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汇聚起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构建条块联动的工作落实体系。按照“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属地党委分级负责”思路,强化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社会工作部统筹领导,成立市县乡三级两新工委,完善定期例会、项目领办、联系督导等日常制度,推动互联网、网约配送、快递行业、交通运输等全市性行业党(工)委高效履职。创新实施党建考核机制,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各区、县(市)和市直部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和党建工作综合考评内容,全面压实各层级各方面职责。
形成坚强有力的要素保障体系。以省委“三支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建设为统领,明确“每200家两新组织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两新党务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同招录、同身份、同待遇”等标准,配齐建强基层新兴领域党务工作力量。落实党费全额返还、财政适当补助、企业税前列支等政策,明确各级留存党费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用于支持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持续推动行业性、枢纽型党群服务中心和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建设提升,不断强化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综合支撑保障。
打造数字赋能的技术支撑体系。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依托“浙里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系统,全面推行“流动党员管理”、“浙里流动先锋码”,加强新兴领域流动党员数字化闭环管理。迭代完善“西湖先锋”智慧党建平台,开发“两新智图”应用场景,全面打通人社、税务、政法等部门数据,完善“双覆盖三色图”、“一键预警督办”功能,以“数智导航”实现新兴领域党建“两个覆盖”质的提升。
2025-05-03 22:10:4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