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理温度彰显城市高度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以治理温度彰显城市高度
发布时间:2025-07-18 作者:钟玉茂 沈岑
人民性非抽象标签,而是城市血脉与灵魂,要求党员干部超越钢筋水泥的物理堆砌,聚焦城市作为人民栖居之所、发展之地的根本属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要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要义,求真务实是干事创业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作为城市建设的中流砥柱,作风优劣关乎城市品质与民生福祉,祛除虚浮之风、锤炼过硬本领,方能书写“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精彩答卷。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犹如城市治理中的“粉刷匠”,危害隐蔽却深远。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将“地标高度”置于“民生温度”之上,沉迷于摩天大楼的“天际线竞赛”,却对脚下的坑洼、身边的拥堵视而不见;有的将“人民城市”理念异化为个人政绩的“T台秀”,在历史街区改造中大肆“拆真建假”,把粗制滥造的仿古牌坊当作炫耀的勋章;有的脱离实际盲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指尖政务瘫痪”“数据壁垒林立”等突出问题视而不见,使技术赋能沦为掩盖问题的遮羞布。凡此种种,若任其蔓延,将导致城市治理陷入“纸上谈兵”“空中楼阁”的困境,不仅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更会侵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根基。
根治“粉刷匠”心态,首要在于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弘扬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揭示了城市治理的根本宗旨和价值取向。人民性非抽象标签,而是城市血脉与灵魂,要求党员干部超越钢筋水泥的物理堆砌,聚焦城市作为人民栖居之所、发展之地的根本属性。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血脉,彻底摒弃那些重形式轻内容、重表象轻实质的错误做法,时刻叩问“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将“人民至上”融入血脉、化为自觉,筑牢理想信念“压舱石”。要主动摆脱文山会海的束缚,深入基层一线,如“背街管家”用脚步感知城市脉搏,用真心解码民生诉求,将群众的“关键小事”当作治理的“头等大事”,将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外化为自觉行动,实现从“口号响亮”到“落地见效”的根本转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警惕因认识偏差、能力不足导致的“拍脑袋决策”“运动式治理”,确保有限资源精准投向民生痛点,最大精力倾注于百姓所思所盼。
现代化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城市治理质效,需要夯实基层治理专业能力,提升治理精细化水平。面对老城有机更新、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精细化管理服务等时代课题,仅凭经验或热情远远不够。党员干部必须常怀“本领恐慌”的清醒,永葆“能力升级”的自觉,以“归零心态”拥抱新知,如饥似渴学习掌握城市发展规律、规划建设专业知识、现代治理技术手段,成为懂城市、会治理的行家里手。学习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城市信息模型等“新武器”,提升运用数字技术洞察城市运行、预判风险、优化决策、精准服务的能力。培养“绣花”功夫,聚焦“停车难”“买菜贵”“绿荫少”等具体而微的民生痛点,将群众的“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治理的“项目清单”、服务的“成效清单”。在“智慧停车引导”“社区嵌入式养老”等微更新、微治理中,以专业素养雕琢城市品质、彰显治理智慧,握紧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金钥匙”。
城市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作风建设也是一场持久战。破除“粉刷匠”积习,不能寄希望于“一阵风”,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发力、善作善成。要着力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实绩为导向的考核标准,将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度置于标准首位,让“台账厚度”让位于“治理效度”,让“智慧赋能”取代“迎检作秀”。要建立健全问责倒逼机制,对热衷于“粉刷”、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让实事求是成为城市的底色,让求真务实成为干部的标配。要通过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成为制度执行的监督员、成效评价的裁判员,严防“暗箱操作”“选择性执行”,切实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人民评”。
2025-07-19 07:32:4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