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党建引领人民城市建设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字数 2313
《 学习时报 》( 2025年09月19日 第 07 版 )
人民城市理念是“人民至上”在城市建设中的集中体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近年来,泉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以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为契机,不断优化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服务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织密组织体系,锻造人民城市“坚强堡垒”。泉州积极应对城市社会结构、组织形态不断演进的新形势新变化,着力优化组织设置,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把党组织延伸到传统行政力量难以覆盖的治理盲区和薄弱地带,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根基。全面推行“支部建在小区上”。立足强化党在小区治理中的“主心骨”地位,按照“一小区一支部”集中组建党支部2095个,配套制定工作规则,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并在居民楼栋、群众志愿团队等设立党小组3216个,逐步形成“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各类组织”的融合组织架构。开展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因地制宜采取单独组建、片区联建、行业统建、龙头领建、派员帮建等模式,推动全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工业园区等成立党组织7818个,同步推动新注册的企业、出资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企业100%“党建入章”,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推动产业链党建拓面提质。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全市组建30个产业链党委,推行产业链党建“三服务四融合”机制,统筹用好行业协会商会资源,以服务企业、产业和人才为着力点,将党建工作与园区管理、政务服务、群团建设、创新创业相融合,引导链上企业党组织组建“党员技术攻关小组”等392个,党员团队承担技术突破项目3222项,构建“党组织+行业协会+链上企业+专业市场”的产业链党建模式。深化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按照“便于管理、类别集中、全面覆盖、不留空白”的原则,优化设置网格,组建城市街巷、商圈、楼宇党组织1200余个,聘任7.4万名党员群众担任街巷长、楼栋长、网格员,定期进网入格,做好问题收集、宣传引导、纠纷调解等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老城街巷、商圈园区等治理单元覆盖延伸。
创新治理机制,完善人民城市“善治格局”。泉州市着力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机制,搭设城市各类群体参与治理的有效载体,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城市治理效能、城市发展动能。推行“三区联创”党建工作机制。深化落实“要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市45个社区、园区和厂区分布集中的区域推行党建工作“三区联创”机制,建立片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采取组织联建、治理联抓、资源联享、服务联做、发展联推等措施,协调推动社区民生、企业发展等项目1700多个,有力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建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吸纳镇街、小区、驻区单位、共建单位等作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推动所有县区党员处级领导挂钩515个社区,每季度牵头召开1次党建联建工作会议,研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以来,为社区帮办实事1200多件、解决难题3500多个。推行小区“四方联议”工作模式。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问题,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全面构建“1+4+N”的小区“大物业联席会”平台,每月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召集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代表四方参加,实现小区治理共商共议,协调解决停车难、充电难、下水管道堵塞等问题。创新“泉新共治”工作机制。出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工作措施,建成暖“新”驿站、司机之家500多个,推行“以服务换积分、以积分享政策”,吸纳1600多名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兼任社区网格员,发挥问题信息收集“前哨”作用,让小区治理、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直达末梢。
优化服务载体,充盈人民城市“幸福底色”。泉州市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关切,推动资源力量下沉,不断优化服务供给,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覆盖建设“党建+”邻里中心。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成942个融合养老、托幼、医疗、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的邻里中心,协调市县部门下沉3056项公共服务资源项目,拓展建设长者食堂、零工驿站、近邻学堂等便民服务场所,发动1406家家政、生鲜配送等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推行“三单制”服务模式。建立“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机制,实行“小区发现、分级响应、协调处置”工作流程,对群众的诉求和困难,小区党支部能协调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上报村(社区)、乡镇(街道),由其党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解决。2024年以来,累计派单接单1500多件,群众点单办结率达95.2%。开展“在职党员回家”活动。推动5.7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小区报到服务,参与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等组建工作,认领群众“微心愿”“微实事”5600多个,带头成立“海丝先锋”党员突击队、“红色帮帮团”、“能人服务队”等队伍2002支,常态开展义诊、辅学、法律咨询、家园清洁等志愿服务,惠及小区居民155.1万人次,促进邻里一家亲。建设“数智赋能”平台。注重以“算力”补充“人力”,统筹建设智慧城镇、智慧社区、智慧园区,联动网格化管理、12345等政务平台,集成智慧医疗、水电燃气自助缴费等205个便民服务模块,汇聚数据信息1163万条,解决群众诉求64.9万件次,实现便民惠民服务“一网兜底、一网通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福建省泉州市委组织部)
2025-09-19 17:15:34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