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饭店业管理人员培训暨“百城百店”行动启动会上的讲话
在浙江省饭店业管理人员培训暨“百城百店”行动启动会上的讲话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广洲,2025年9月16日)
各位同仁,各位老总:
下午好!“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当下我们都处于“内卷与收获齐飞”,但“时势共长秋一瑟”。面对饭店行业发展的时代困惑与艰难前行,我们需要拨雾见日,从中窥见美丽与希望。今天,我们相聚瑞安,共商饭店转型创新和“百城百店”行动,可谓应时应势应景。“瑞安”之名,取于唐朝昭宗诏改,寓意祥瑞平安,这一寓意,不就预见今日旅居安居之意。无独有偶,早在南朝宋时1600年前期,谢灵运在温州期间所游时写道“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之句。据说,这是“旅馆”一词有据可查的最早记录。简嫃所言:“所有的故事,从秋天开始,最美”。今日,我们在祥瑞安居之地、饭店首记之地,与大家一道借秋之远登高展望,奋力描绘犹如秋色绚烂的饭店盛景,共同谱写浙江饭店未来的美好故事。
刚才,我们聆听了10位代表的发言,都闪耀着饭店业高质量发展的真知光辉,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将让“诗画浙居”这艘航船在饭店转型迭变的汪洋之中劈波斩浪、逆势突围。借此机会,我借用温州木活字的“刻”、瓯剧的“演”、利济医学堂的“治”、商道的“通”,谈四点想法共勉:
一、以“经世致用”铸战略之魂,擘画发展蓝图
孙诒让穷尽毕生校勘《周礼》的“实事求是”,叶适《习学记言》强调“务实而不务虚”的主张,凝练出“经世致用”的精神内核——这既是温州民营经济穿越周期的密码,更是浙江饭店业临界迭变的密钥。
《孙子兵法》有云:“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当前旅游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唯有认清趋势、顺应趋势,才能在变局中寻新机、在挑战中开新局。推进“百城百店”行动,坚持三个“摆”:
首先要摆到发展的宏大背景。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立足服务全局,坚持“一盘棋”,充分认识旅游饭店“百城百店”的当代价值和历史意义,将其置于全省发展大局中谋划,紧扣扩投资促消费、加快城市高质量发展、推进文旅深度融合、稳就业促共富、提升入境游服务等目标,彰显在“经济大省挑大梁”历史使命中的文旅贡献。
其次要摆进行业的深刻变局。全国旅游住宿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体验化、个性化、健康化三大新特征,行业竞争犹如逆水行舟,竞争激烈。我省饭店业面临硬件设施老化、同质竞争突出、效益增长承压、服务细节缺失、人才结构断层“五大挑战”,行业处于“敢问路在何方”。聚焦问题导向,顺应发展规律,坚持国际化、特色化、品牌化、市场化思维,破解当下饭店发展之困,探索饭店未来发展浙江之路,打造全国饭店创新发展的标杆和示范。
最后要摆入人民的美好生活。聚焦需求导向,突出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为落脚点,遵循消费客群的多元需求,从体验升级、情绪价值、文化传承等多维度,推动饭店供给侧、服务侧、运营侧、品牌侧等全链条创新迭变,实现“体验一家店,爱上一座城”。
温州人常说,“难题就是商机”,破解之道正在于以永嘉学派“义利并举”活化“经世致用”:既算经济账,更算文化账;既解当下困,更谋长远路。“百城百店”行动绝非偶然之举,而是立足省域发展大局,以系统思维回应趋势、破解痛点的战略布局,更是“经世致用”精神在行业转型中的生动实践。
二、以“瓯剧韵味”强认知之基,锚定行动所向
欣赏瓯剧“文武相济”的表演艺术,一招一式的身段里藏着千年南戏的风骨,一腔一调的唱腔中裹着瓯江两岸的烟火。饭店创新唯有浸润文化的肌理与情感的温度,方能唱响“诗画浙居”的婉转腔调。其初心和使命在于“六个把握”:
一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戏核。正如瓯剧《高机与吴三春》以真情牵动观众心弦,服务的本质亦在共情。顺应旅居生活发展趋势,立足市民、宾客和员工群体,以共建、共创、共享、共赢为路径,推出特色型供给、个性化服务、沉浸式场景,最大限度引发共情共鸣,最大限度释放服务诚意,最大限度提升幸福阈值,让每个群体都成为服务场景的“角儿”,在角色互动中引发“原来你也懂我”的深层共鸣,让浙江不仅是旅居的目的地,更成为心灵的栖息地。
二要牢牢把握“文化注韵”的戏魂。瓯剧的脸谱讲究“一人一面,一面一相”,服务场景亦需“一地一韵,一店一颜”。聚焦良渚文化的玉琮纹样、宋韵文化的折扇意象、和合文化的太极构图等省域文化标识,当如老艺人勾脸谱般精雕细琢,深挖历史文脉、民俗非遗、艺术美学等在地文化资源,将文化基因融入饭店规划建设、服务体验和产品设计中,让文化从博物馆的展柜里走出来,化作宾客指尖可触的雕花木窗、鼻尖可闻的梅干菜香、耳畔可闻的越调吴音,营造“诗画浙江”独有的东方雅韵与人文温度。
三要牢牢把握“数智引领”的戏法。瓯剧有“变脸”的绝技,服务亦需“应时而变”的巧思。紧跟数字化潮流,让数智技术成为服务的“隐形戏法”,强化数智赋能,以数智化治理优化运营模式、迭代服务形态,形成高效、智能、绿色的发展生态。数智化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如木偶戏艺人的提线,在幕后悄然牵引服务的节奏,催生“老戏新唱”的新质生产力,让传统曲调与现代节奏“琴瑟和鸣”。
四要牢牢把握“市场价值”的戏台。一台好戏需有“叫好又叫座”的生命力,服务亦需在文化传承与市场认可间找到平衡。以提升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强化投资回报率与运营精细化导向,实现空间利用、服务质量、非遗传承与价值创造的动态平衡。如同戏班需兼顾票房与口碑,饭店当让文化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让“诗画浙居”的品牌既传得开,又走得远。
五要牢牢把握“生态友好”的戏景。瓯剧《白蛇传》里的西湖烟雨,是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服务场景亦当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以“原生态、原体验”为内核,饭店建设当如古戏台依山傍水般顺势而为,围绕资源循环、低碳运营、体验融合等维度,引导饭店改造或建设实现最少干预、最低投入、最大保护,让生态友好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晨间推开窗闻到的桂花香,是离开时带走的一袋自己磨的龙井茶粉,让旅居体验成为人与自然的温柔相拥。
六要牢牢把握“品质至上”的戏德。瓯剧艺人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服务亦需“功夫在诗外”的坚守。秉持“标准为基,超越为上”的理念,服务宾客需求、超越宾客期待,以艺术美学优化旅居空间,以极致主义提升宾客服务,以匠心精神追求卓越呈现,打造兼具国际视野与在地特色的旅居典范。让服务如名角登台,既有“程式”的严谨,又有“即兴”的灵动,在标准之上多一分贴心,在预期之外添一分惊喜,让“宾至如归”的温暖,如同瓯剧的丝竹声,轻轻漫进每个宾客的心房。
三、以“利济理念”筑体验之境,吸引八方来客
利济医学堂“存诚立敬”的堂训启示我们:服务的本质是“治痛点、解民忧”。“百城百店”不是口号,而是像古医书对症施治的“验方”,为行业提质增效。
《行动计划》的核心,是培育100家左右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目的地饭店,最终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城市名片”,让饭店成为展示城市气质的窗口;二是“体验地标”,推动饭店从“住宿空间”向“叙事空间”转型,成为文旅融合典范;三是“行业标杆”,通过绿色低碳、数智赋能等实践,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发展经验。计划的核心是“九个一”举措,每一项都直指行业短板,形成闭环体系。
“一店一策划”主要解决“定位模糊”问题。重点围绕核心定位顶层设计,从系统规划视角出发,通过调研在地历史人文、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梳理文化IP图谱,提炼饭店专属主题文化画像,再围绕业态、管理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意设计,形成明确目标与路径的总体方案。
“一店一主题”主要破解“千店一面”困境。重点围绕空间载体文化赋能,以在地文化为核心内核,将其转化为贯穿饭店全空间的主题元素、视觉符号,同时在保障文化遗产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文化植入+空间改造”形成“一店一景”的地标式建筑,实现文化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
“一店一故事”主要回应“情感疏离”痛点。重点围绕地域记忆活态传承,聚焦城市根脉与乡愁记忆,将抽象故事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场景与服务细节,再依托员工传播让游客从“倾听”到“传播”故事,最终将饭店转化为地域文化的“活态博物馆”,实现文化记忆的具象化传承。
“一店一安宿”主要满足“个性需求”诉求。重点围绕住宿体验个性化定制,立足地域文化基因与不同客群需求,从“氛围营造、设施开发、产品创新”等维度优化客房体验,同时推出宠物友好、多孩亲子等特色房型,兼顾文化性与功能性,实现“住有安宁、宿有温情”的住宿目标。
“一店一礼序”主要化解“服务生硬”难题。重点围绕服务体系特色化构建,遵循“唯一、原真、首创”原则,在标准化服务基础上,融入民族民俗、非遗等在地礼仪文化,设计迎宾礼、入夜礼等系统化礼仪,形成饭店专属的服务礼仪体系,实现“以礼传文”的服务价值。
“一店一臻味”主要突破“餐饮同质”瓶颈。重点围绕餐饮IP在地化打造,以“味觉记忆+地域文化”为核心,融合“味美浙江・百县千碗”资源,通过“食材直供、菜品研发、宴会创新”等构建“一店一宴”美食IP,同时尊重饮食禁忌、丰富选择,让餐饮成为游客感知地方风情的重要载体。
“一店一雅集”主要弥补“体验单一”短板。重点围绕文化体验场景化营造,聚焦文化浸润目标,利用公共场所打造茶道、非遗等特色空间,通过“常态化活动、互动体验、科技赋能”等方式,结合节气、节日策划沉浸式雅集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形成独特的文化记忆。
“一店一匠艺”主要破解“文创空泛”问题。重点围绕文创价值创新化转化,以“时尚化、独特化”为导向,提取地域文化符号、运用传统技艺,开发兼具观赏、收藏、实用价值的文创与风物商品,既培育饭店收入新增长极,又通过文创传播地域文化,强化游客对饭店文化的认同。
“一店一品牌”主要解决“认知薄弱”困境。重点围绕品牌价值体系化输出,从“内部构建、传播闭环、外部输出”等维度,打造饭店个性品牌与全省公用品牌,通过“一座大酒店、半部地方史”的品牌定位,推动饭店品牌从“地方特色”走向“全国影响”。
所以说,“百城百店”绝非简单的数量堆砌,而是要通过“一店一IP”“一店一故事”的特色化路径,让每一家饭店都成为地域文化的“活态载体”、文旅融合的“关键节点”、品质生活的“展示窗口”。
四、以“温州商道”育生态之壤,共促行业繁荣
从叶适永嘉学派“义利并举”到现代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商道精神始终是这片土地的鲜明标识。饭店业发展,更需要这种“共生共赢”的生态思维。
平阳坑镇的木活字匠人,以“字字千钧”的坚守延续文明火种,这份计划的最终成型,正是“开放包容”“共生共赢”的必然成果,包括在座各位,凝结着各方的智慧与心血,堪称众人“字字千钧”的共同结晶。
当年温州人“走南闯北”,靠的是“兄弟同心”;今天做“百城百店”,也需要有这份“抱团劲”。今天11个地市的行管领导和全省饭店精英齐聚一堂,如何厚植“百城百店”的发展之基,我想至少要出好五招、击好五掌。
一是做强“龙头引领”。打造“诗画浙居”集体名片,适时组建“百城百店品牌联盟”,统一设计公用品牌标识,在携程、飞猪等平台争取“专属标识”与流量扶持。像开元集团助力丽水松阳打造“云上平田”民宿集群那样,推动头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以产业链为脉络,带动中小饭店协同发展。支持开元、君澜等集团输出“文化+数智”双套管理方案,既帮合作饭店植入良渚玉琮、瑞安木活字等在地文化IP,又共享智能入住、能耗监测等数字化系统,形成“大带小、强扶弱”的生态链。鼓励龙头企业带头参与“百城百店”标杆打造,形成可复制的“浙派样板”,引领行业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型。
二是培育“新锐矩阵”。借鉴游侠客旅行社从“旅行+交友”迭代为“社交电商平台”的创新路径,鼓励饭店业涌现更多“专精特新”力量。支持“小而美”的住宿主体,以“一店一IP”破圈,或聚焦非遗体验,如让客人参与木活字拓印、瓯剧头饰制作;或深耕细分市场,如宠物友好型、研学主题饭店,形成与龙头企业互补的“生态位”。对首创“文化雅集”“非遗宴”等新业态的饭店,支持各级给予专项奖励,让“新锐”成为行业创新的“活力源泉”。同时让饭店“融入社区、链接全域”,推动饭店与周边社区、博物馆、非遗工坊、景区合作,鼓励饭店参与社区公益,形成“饭店服务社区、社区支持饭店”的良性互动。
三是厚植“营商沃土”。“土壤维系根本”,正如杭州“六小龙”的崛起得益于优质创业环境,“百城百店”的发展也需深耕营商“沃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将会同各地对“百城百店”建设在资源共享、推广引流、要素保障、人才引育、结对共建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支持各地同步出台土地、人才、奖补等配套政策。鼓励各市先行先试,选取文化特色鲜明、改造意愿强烈的饭店开展试点,10月份发布第一批试点。在座的各位老总,要争当“第一个吃螃蟹”,抢夺“第一口水”的红利,让酒店“老树发新枝”。每年发布典型案例,形成“优进劣出”的良性循环。延续金融助力文旅的做法,推广“流水易贷”“文旅易贷”等产品,破解中小饭店融资难等问题。
四是夯实“人才支撑”。对接旅职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建立“百城百店人才实习基地”,培养既懂文化又善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实施“文化大使培养计划”,培训员工成为“浙江文化传播者”;关注员工成长,建立职业发展通道、改善工作环境,让员工“舒心工作、暖心服务”。市场管理处正在酝酿和着手推进全省饭店业“优青计划”,这次参训的近六成饭店业高管,均设置了年龄、岗位与学历门槛,正是为培养和选拔未来50名“优青计划”培养对象奠定基础。
五是放大“品牌声量”。“百城百店”的品牌建设,既要深植这份文脉基因,更要以开放姿态搭建传播桥梁,让浙江故事、“诗画浙居”走向更远。借力抖音、B站讲述饭店里的浙江故事,联合KOL打造“一店一网红”。参与“诗画浙江”全球直播活动,用多语种向世界展示饭店里的“浙派生活”。举办“百城百店品牌发布会”,发布优秀案例,让品牌响彻全国。
各位同仁,温州的木活字能刻透千年,我们的“百城百店”也能书写行业新篇,打造出“诗画浙居”的“三百年绝等双”。让我们以叶适的务实、利济堂的仁心、瓯剧人的匠心、温州人的闯劲,共同把饭店业打造成“有文化、有故事、有韵味”的浙江名片,让“诗画浙江”的品牌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彩!谢谢大家!
2025-10-06 20:09:5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