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干部监督穿透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提升干部监督穿透力
发布时间:2025-07-21 作者:谢桂芳
(作者系重庆市巫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干部监督工作是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需要。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在关键处发力,于精准有效中提升干部监督穿透力。
围绕关键人,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坚持以“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等重点对象管理监督,实现监督一个群体,辐射整支队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升党性,定期开办关键岗位干部党性锻炼培训班,分批次组织重点领域、关键岗位科室负责人和干部“旁听”党性教育、纪律教育专题课程,分领域、层级、行业组织开展警示教育、列席庭审、情景演绎等警示党课,切实防范思想堤坝发生“第一道裂痕”。聚焦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监督闭环,健全组织部门与纪委监委沟通对接、协作配合机制,拓宽与政法、宣传、信访等职能部门问题线索、监督成果共享通道,建立主体明确、要求清晰的监督责任体系,带动同级监督、下级监督、群众监督高效配合,确保重点对象教育引导有序开展、苗头倾向及时提醒、违纪违法严肃惩戒。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制度性交流规定,常态化系统化组织一把手交流,加强对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防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家长制”。合理开展内设机构负责人轮岗,定期开展组织、人事、纪检和资金审批、招标采购、行政审批等关键岗位干部轮换,斩断潜在“利益链”。
紧盯关键事,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跃升。关键事既是权力运行中影响决策部署的“大事”,也是关系民生福祉、群众反映强烈的“要事”,更是廉政风险集中、问题易发多发的“险事”,盯牢关键事就牵住了“牛鼻子”。聚焦审批监管、资源开发、教育卫生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将干部监督贯穿重大决策部署、国有资源处置、重大项目实施等事项全过程,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立起“明规则”,打破“潜规则”,让权力运行清澈清朗。要找准选人用人监督切入点,对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公示、任职等流程环节全面监督,对“凡提五必”、廉政意见“双签字”、全程纪实等制度落实情况全程抓细,避免“近亲繁殖”,防止“带病提拔”。综合运用年度考核、巡视巡察、统计监督等方式,及时甄别乡镇基层一线、招商引资一线、征地拆迁一线、信访维稳一线、中心工作一线领导干部是否出现盲目蛮干、大干快上等“政绩冲动症”,把监督工作与识别干部相联动,及时提拔使用在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树立实干实绩导向,避免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推行干部考察“家访制”,对提拔领导职务、职级晋升干部开展家访,从家庭成员、社区群众口中了解平时作风、个性人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坚持与领导干部本人面对面沟通核实、面对面辅助填报、面对面比对审核,严格审核房产、投资型保险、经商办企业等佐证资料,确保掌握真实情况。
管在关键时,以节点把控撬动常态监督。节点就是考点,越是重要时段、关键节点,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与挑战越多,越需要加强监督。针对集中换届、班子调整、转任调任、离退休等敏感时期,要求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全覆盖开展谈心谈话,确保聚焦关键点、谈在关键时,引导干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遵守各项纪律规矩。组织部门与关键岗位干部签订廉政承诺书,以开“清单”、划“红线”方式推动干部知责明责践诺。完善“八小时”外重大活动、重要事项报告登记制度,通过明察暗访、信访举报、政务热线等方式,延伸监督触角,详细了解领导干部“八小时”外日常言行、社会交往。重要节假日及时梳理排查廉政风险隐患,通过转发警示案例、发送警示信息等方式提醒党员干部筑牢思想防线。项目启动阶段对项目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配合单位相关人员集中开展警示教育、下发廉政提醒清单、开展谈心谈话,筑牢思想防线;项目实施过程中分阶段向相关人员发送廉洁提醒,组织部门联合纪委监委、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适时开展监督检查;项目验收阶段点对点下发书面告知函,及时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监督,保证重点项目工程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
(作者系重庆市巫溪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7-21 11:49:36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