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融合”锻造组工铁军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三个融合”锻造组工铁军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者:张新安
(作者系山东省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持续深化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组织工作质量。组工干部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忠实践行者、坚定执行者,承担着服务高质量发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多重职责,“单打独斗”模式难以适应现实需要。近年来,山东邹城市委组织部以“融合式”组工团队建设为抓手,通过打破认知边界、破除机制壁垒、激发创新活力,着力锻造新时代模范部门过硬铁军,为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构建“多维融合”学习体系,夯实组工干部能力基础。通过加强政治理论、业务知识、跨界认知的立体化学习,帮助组工干部破除本领恐慌,不断提升复合型知识学习能力。深学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为首要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月开展理论学习集中研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使“两个维护”成为融入血脉的政治自觉。精研组工业务知识。聚焦提升业务能力,加强“学习型”机关创建,落实“晨学一小时,每晚一反思”学习机制,每周举办“人人上讲台”活动,通过备课授课倒逼干部系统梳理业务逻辑、剖析典型案例、提炼实践规律,使专业精通成为组工干部的鲜明标识。广修跨界领域新知。围绕打破知识壁垒,定期举办“组工干部大讲堂”,邀请发改、科技、金融等部门专家授课,围绕重要会议解读、业务知识分享、当前热点分析,开展专题辅导,培养“主业精专、多领域通晓”的复合型组工干部。
完善“协同融合”工作机制,提升组工干部攻坚效能。做好新时代组织工作,要跳出“就组织抓组织”的思维模式,主动嵌入发展全局、打通内部经络、融入治理体系,以协同融合推动组织工作提质增效。深度融入中心工作。坚持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紧扣市委决策部署,把组织工作与全市“双轮驱动”战略、“双百”城市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在干部支撑上精准选配、在党建赋能上系统布局、在人才驱动上靶向发力,实现组织优势与发展大势的深度融合,为“走在前、勇争先”提供有力支撑。深化内部融合协作。坚持“1+1>2”协同思维,打破科室职能界限,推动组织工作由“单线作战”向“系统集成”转变。建立“条块结合、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在干部考核考察、党建督查指导、人才服务保障等重点任务中组建工作组,抽调业务骨干共同攻坚,强化协调联动,以科室融合提升组工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破除“组织工作部门化”思维,着眼构建“大组工”格局。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密切联系、通力合作,探索完善跨部门协同联动体系,建立有针对性的联席会议制度机制,围绕选贤任能、人才引育、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开展联合调研和课题攻关,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制约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
搭建“创新融合”赋能平台,激发组工干部创造活力。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平台,是破除思维定势、激活组织内生动力的关键一招。倡导解放思想,聚焦组织工作的痛点难点精准发力,健全微创新破解真问题的有效机制,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营造鼓励创新氛围。改革创新需要依靠一线干部“灵光一现”的实践智慧。开展评选改革创新“金点子”活动,面向全体组工干部征集破解工作难点、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能的创新性建议,重点关注能够推动落实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创新举措,评选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成绩挂钩,推动形成“人人参与、全员创新”的生动局面。催化改革创新项目。将微创新升级成重点改革攻坚项目,帮助破解深层次矛盾,实现组织工作质效不断提升。每年征集一批创新实践项目,特别是打破传统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的典型案例,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展示工作成效,通过试点验证、效能评估、制度固化,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带动形成“解决一个问题、规范一项流程、激活一个领域”的滚雪球效应。加快数字组工建设。把组织工作数字化转型作为创新赋能的重要抓手,夯实贯通融合的数据底座。针对干部信息分散问题,打造以“干部成长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干部全息数字应用平台,整合纪检监察、督查考核等多部门数据,实现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的精准画像与动态管理;打造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根据社区类型特点开发个性化应用场景,为居民提供精准化、差异化服务,推动基层治理更加高质高效。
(作者系山东省邹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8-11 11:48:22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