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以数字化赋能城市基层治理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以数字化赋能城市基层治理

发布时间:2025-08-15    作者: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 

北京市朝阳区城市智慧大脑指挥调度中心通过算法仓库、智能分拨等AI共性服务,推动城市管理从经验决策数智决策升级。图为202555日拍摄的朝阳区城市智慧大脑指挥调度中心。 (图片来源:求是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近些年来,各地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在城市管理、社区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广泛使用数字化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基层智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课题组聚焦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数智化转型,深入调研以数字化赋能城市基层治理的做法、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思路和措施。

五重五轻问题亟待破解

重建设、轻统筹:各自为政的信息策略导致信息孤岛效应依然突出。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与高效共享,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各地加快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之路,探索建立智慧城市规划管控体系,着力打造智慧终端平台系统,推进各类数据归集汇聚,基层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但调研也发现,长期以来,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立足各自业务需求,建立了不少分散孤立的业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兼容性、开放性较差,难以实现跨区域、跨平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受路径依赖甚至利益藩篱等因素影响,一些部门和属地不愿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不愿放弃自建系统或共享数据资源,基层治理中信息孤岛”“信息烟囱效应依然突出。

重技术、轻业务:数据技术与基层治理各类应用场景尚未实现深度融合。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旨在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全面激发和提升治理效能。从调研情况看,目前基层数字化转型赋能大多由信息化部门主导推进,业务部门和行业领域参与还不深,在技术路线上布局规划较为充分,但对业务需求的挖掘还不够深,对线下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也没有跟上。另外,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相较于线下制度创新,线上技术赋能更具操作性且可视化效果更明显,因此基层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建系统”“建平台用技术来呈现问题而不是用制度来解决问题。比如,个别街乡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在三四年间便从1.0版跃升到了5.0版,而其线下的治理成效并未明显提升。

重展示、轻应用:多元主体对于基层智治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不高。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治理能力,提升多元主体特别是市民群众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近几年,一些地区和部门加快推进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在赋能人口精细化管理、共享停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智慧成色逐步显现。但调研也发现,目前以城市大脑为代表的各类智慧设施,大多标配大厅”“大屏,追求一屏通览,即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将城市地图、多路视频监控及多方面数据汇集演示,看起来足够高、大、上,但实际应用场景建设没有跟上,部门联而不动、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现象较为普遍,协同治理效能难以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感知度、获得感还不高。

重数据、轻管理:过度消费数据带来成本高企、隐私保护等新的治理难题。数据技术能够赋能,亦能耗能。调研发现,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对信息数据一味求全求多求细,力图全面感知、全盘掌控,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过度数据化误区,带来基础设施投入太大、数据采集和更新维护成本过高、个人隐私安全保护难等新问题。比如,一些社区对居民情况的摸排涉及身份证号、房屋产权、婚姻家庭情况等信息,出于个人隐私数据被泄露、被滥用的担忧,不少居民对这类信息采集较为抵触,社区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却难达到预期效果。又如个别街道使用高清摄像头、无人机对可能存在的高空抛物等行为进行高强度监管,引发部分群众不满,数据信息功能和隐私安全矛盾显现。

以系统思维

提升基层智治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抓好基层智治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要加强党建引领,把基层智治建设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提升统筹规划建设水平。如可借鉴北京接诉即办每月一题机制,由相关市领导挂帅,高位统筹、提级调度,社会工作部门牵头,会同经信、民政、城管等部门,组建工作专班,负责研究制定本地基层智治建设的统一规划,规范完善基层智治标准体系,明确近、中、远期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做好顶层设计和规范指引。

注重集约高效,着力推进基层智治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是推进基层智治的重要基础。要按照统一平台、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的思路,依托现有的政务信息平台系统,统一数据底座和入口,逐步整合党的建设、社区治理、数字城管等系统资源,全量汇聚基层所需数据信息,加快打造全市人、地、事、物、组织基础数据库,实现一端集成、多方共享。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数字化设施统筹管理机制,坚持去存量、控增量,对基层现有各类信息平台系统,开展清理规范和精简整合,做到应减尽减”“应联尽联;对新建信息平台系统,严把项目审批关,将共享性、互通性、可扩展性作为重要评估指标,避免新增孤岛式、重复性建设。

加强协同联动,促进线上技术赋能与线下制度创新有机融合。技术手段的运用能为打破组织间壁垒提供物理基础,但要充分激发治理效能,还有赖业务流程的整体优化与协同再造。要着眼线上线下双向赋能、融合创新,加强信息化部门与业务部门、行业领域的深度对接,在推进线上系统开发应用时,深挖各条块部门业务需求和应用目标,同步推动线下管理统筹、流程优化和制度创新,从而真正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在密集升级迭代群众诉求收集、网格化管理等智慧系统时,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治理基础、治理能力,做好线上线下的工作衔接,避免因线上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与线下治理能力的不相匹配,而诱发治理任务超载与民意赤字

突出以用为本,积极拓展和丰富基层智治应用场景。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应用。要紧扣基层实际需要,借鉴北京回天大脑三屏四级联动做法,面向不同层级治理主体的差异化使用需求,构建兼具实用性、便利性的管理服务工具,有力支撑应急处置、移动办公等治理场景。同时,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重点,深挖群众实际需求,积极拓展各类与居民需求紧密相关的数字生活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房屋码优化人房管理、物联感知精准防范火灾等试点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提升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基层智治功能、成本和安全动态平衡。基层治理不是管得越细越好,数字化赋能也不宜盲目贪大求全求新。要推进基层智治,应当统筹考虑功能、成本和安全等方面因素,做到既有效管用,又经济安全。从功能角度出发,应摒弃全面管理管控惯性思维,有针对性地优化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尺度,变全面感知重点监测,变严密管控精准服务。从成本角度考量,应结合区域发展实际,综合前期投入、后期运维以及相关人力成本,采取差异化、可持续的数字化策略,防止增加数字负担。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强化信息数据安全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数据脱敏处理、分类分级使用等措施,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依法保护居民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进一步稳固基层智治安全底盘。

 (执笔人:李琰 薛露露)


15 08月

2025-08-15 18:01:01

浏览6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作风建设要避免陷入“割韭菜”的循环 让金点子变身金钥匙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