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基本培训强基赋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以高质量基本培训强基赋能
发布时间:2025-10-13作者:滨祖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山东省滨州市坚持把基本培训作为干部队伍强基赋能的重要抓手,聚焦落实落细任务、共建共享资源,推动实现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全周期实施,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强保证。
构建一体化培训格局,推动培训任务落实落细。坚持全市“一盘棋”,系统长远谋划、整体科学布局,一体推进基本培训精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精准盘清底数。全面摸清应训党员干部底数和党校硬件设施、师资、课程等情况,做好需求测算,从源头上精准把控,促进供需匹配。建立市、县、乡(单位)三级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梳理近五年干部参训情况和应训任务,做到底子清、任务明。科学制定规划。紧扣培训对象、学制、班次等要求,坚持总量适度、节奏合理、选调有序原则,科学制定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根据干部层级、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差异化设置班次,灵活错峰安排,处理好工学关系,做到培训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规范运行机制。实施基本培训班次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运行、动态化更新,建立组织部门、党校、基层党组织联席工作机制,召开基本培训工作座谈会,定期开展沟通会商,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推动任务落实落细。
强化全方位要素保障,推动培训资源共建共享。统筹整合资源,从师资、课程、阵地等方面协同发力,教学全要素支撑保障。分类培育师资。对青年教师实施“强基工程”,由资深教授联合指导,通过“磨课、试讲、评课”三环节提升授课水平;对骨干教师积极搭建平台,推动参与市委重大课题调研、赴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对学科带头人实施“名师”计划,重点培育“品德高尚、理论深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名师队伍。打造特色课堂。深挖本地优势资源,建立“流动党校”,打造品质滨州教学矩阵,优选骨干教师开展“送教进基层”活动。开展精品课研发竞赛,重点开发理论课程、“红色微课”、政德教育和案例课程,打造“案例教学+政绩观教育+高质量发展路线”教学体系。开发多元阵地。建强用好市委党校、滨州乡村振兴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和县区党校、镇街党校,研究出台一体化发展意见,推动县级党校分类建设、镇街党校规范提升,提高基本培训承载力。拓展异地教学高校平台,围绕干部履职能力教育培训框架,与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提高培训针对性,推动学员共培、课程共建、资源共享。
贯通育管用培养链条,推动培训成果见行见效。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加强过程管理,以常态长效、精细管理促学用贯通。培训场景实战化。加强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构建“有理论”“有导师”“有实战”“有交互”“有课题”的“五有”教学体系。面向全国遴选行业专家、教学名师、“实操型”领导干部,深入产业前沿、项目现场、头部企业等开展“点对点”授课,推动学习培训与破解难题、促进发展相结合。举办“浙鲁对话”“京滨论坛”,通过沙盘推演、擂台竞赛等方式,对实践案例进行递进拆解和深度剖析,帮助干部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管理评估精准化。聚焦提升干部“学习力”“政治力”“实战力”,科学设置党性锻炼、学习成效、成果转化等评估内容,“一班一策”制定差异性量化管理办法。建立班主任、班委、跟班人员全程记实制度,设置“政治观察员”,对干部研讨交流、领学调研、行动学习等情况进行“一人一档”写实记录,深度了解学员综合表现,为干部精准画像,并将参训表现情况作为评先树优、选拔使用的重要参考。学用结合成果化。对重点班次开展跟踪问效,组织“看鉴滨州”公开思辨、“述学交流会”等活动,放大培训效益。围绕培训内容,针对重大课题、发展难题和基层问题,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国企、高校等跨部门合作,深入行业领域、项目现场、基层一线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形成有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和决策建议,实现以学促干、以干践行、以行增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委组织部)
2025-10-13 21:20:4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