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涂圣伟 字数: 1460
《 学习时报 》( 2025年11月07日 第 01 版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强农惠农富农,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三农”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从提高政策效能方面作出进一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政策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核心都是为了强农惠农富农。从实践看,我国农业之所以长期稳定、持续发展,农村之所以井然有序、发展更有活力,农民务农种粮之所以有钱挣、多得利,无不得益于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着力提高政策效能,既是解决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现实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提高政策效能,关键要把握好政策精准性、协同性和互动性。
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农业人口规模巨大,乡情千差万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首先要在政策精准性上下功夫,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领域和重点群体,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比如,聚焦保障粮食安全首要任务,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精准性,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盯住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加强精准帮扶,增强内生动力,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聚焦解决农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眼补齐乡村建设短板,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政策取向一致,才能产生组合效应,形成乘数效应。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项政策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当前,我国“三农”发展中的两难多难、需要统筹兼顾的问题越来越多。提高政策效能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在政策取向上强化一致性,提升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匹配度,打好政策“组合拳”,形成政策协同合力。重点要强化价格、补贴、保险等政策支持和协同,稳定农民预期、降低生产风险;促进贸易和生产相协调,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维护好农民利益。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并联式”发展过程,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是同步推进的。“千万工程”的实践证明,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筹谋划,只有跳出“三农”抓“三农”,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理念,才能切实打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体制性制约,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难题。当前,我国城乡空间结构依然在深刻变动,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必须立足城乡现实状况,适应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同推进政策实施,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也是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共同推动的过程。农业农村发展,既靠政府有力支持,也靠市场机制,更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提高政策支持效能,既要在政府更有为上下功夫,也要在市场更有效上着力,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使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各司其职、同向发力,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优先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最大短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必须持续用力、精准发力、更加给力。
2025-11-07 16:33:2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