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系统青年干部座谈会发言选编
来 源:『郴州工信』微信公众号
编者按:
百余年前,青年学子们面对内忧外患,以笔为矛、以理想为盾,在黑暗中撕开一道光明。从此,五四精神在一代代人的接续实践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新时代的工信青年以新型工业化促推高质量发展,以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生动诠释“奋斗”的深刻内涵。现将工信系统青年干部座谈会部分优秀发言稿予以刊发,供学习共勉。
成长、磨砺、致远
——唐越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时节,与各位分享我的成长故事。首先要衷心感谢组织给予的宝贵平台,更要感恩各位领导如春风化雨般的栽培与厚爱。今天,我想用“成长、磨砺、致远”三个关键词,向各位汇报这四年来的心路历程。
回望2021年那个蝉鸣盛夏,初入工信系统的我,恰似一张亟待书写的白纸。幸而,在这方成长的沃土上,我遇到了三位重要的引路人。我的科长贺游磊同志,犹如一位耐心的书法老师,从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教起——那些看似琐碎的小材料,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成为了我理解政务工作的启蒙读本。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朱肇诗则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他推荐的“每月精读一篇讲话稿、一篇行动方案”的方法,就像在茫茫文海中点亮了一座灯塔,至今仍指引着我的学习方向。而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社军则以他独特的“文字炼金术”深深影响了我,那些经他修改的文件,总能化平凡为精彩,让我领悟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深度。更难忘那个临武的黄昏,当错过末班车的我茫然无措时,是已经远行的张社军局长特意折返,用一个小小的举动诠释了什么是“枝叶关情”。这些温暖记忆,如同散落在成长路上的珍珠,时刻提醒着我:青年干部的每一步成长,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温度。
当然,成长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记得初入职场的那些日子,面对纷繁复杂的业务要求,我时常陷入“本领恐慌”的焦虑。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甚至让我的发际线成为了朋友们善意的谈资。但正是这些磨砺,让我逐渐明白:焦虑如同流沙,越是挣扎陷得越深;唯有保持定力,像竹子一样默默扎根,才能迎来真正的拔节生长。现在的我,学会了在繁忙工作中保持平和,在压力之下寻找突破,这或许就是岁月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展望前路,我愿以“既要做专家,也要当杂家”为目标,让业务能力从公文写作的“精耕细作”拓展到处事为人的“广袤天地”。就像郴州这片热土上蓬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事业,既需要专注的“工匠精神”,也离不开开阔的全局视野。我将继续以“归零心态”面对每一项任务,在总结中沉淀,在创新中突破,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干部的使命担当。
最后,请允许我化用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热情?因为我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谢谢大家!
铸就“志气”、夯实“底气”、激发“朝气” 、涵养“正气”
——陈灿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入职四年来,我工作中取得一定的进步,首先要感谢各位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的支持帮助,今天很荣幸作为青年代表发言,下面,我汇报一下个人的心得体会。
谈到青年,我想到了三个词,希望、责任、力量。一是希望。毛主席曾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工信青年干部,我们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二是责任。回望历史,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平均年龄仅28岁。正是这群为革命事业努力奋斗的有志青年,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扛起了救国救民的责任,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开启了改天换地的伟大征程。三是力量。上世纪60年代,十万林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用十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这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壮举,背后是无数青年的热血与奉献。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这位年仅27岁的青年,以生命为笔,绘就了红旗渠的蓝图,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希望点燃责任,责任催生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我们如何不负这份希望,不负这份责任?我认为,要从四个方面努力:
一是以信仰铸就“志气”。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工信系统的青年干部,我们要以学习为基,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涵养家国情怀,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忠诚和担当书写青春华章。
二是以学习夯实“底气”。工信工作涉及领域广、服务事项多,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学习的“饥饿感”,不仅要经常进行“业务充电”“理论补钙”,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还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在实践中“摸爬滚打”,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练就真本领,实现从“初出茅庐”到“行家里手”的蜕变。
三是以奋斗激发“朝气”。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作为奋战在经济发展一线的青年干部,面对当前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主动扛起重任,走出“舒适区”,不做“躺平族”,以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好,同时勇于开拓创新,提升改革攻坚能力,总结新经验、新做法,用奋斗的汗水书写青春答卷。
四是以修心涵养“正气”。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来源于内心,相比于解决外在的问题,克服内心的障碍和执念更加艰难,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些“心中贼”既可能是恐惧、焦虑、自卑、愤怒、贪婪等负面情绪,也可能是对过去的懊悔、对未来的担忧或者对他人的嫉妒。要破除这些“心中贼”,我们需要一场深入内心的修炼,学会自我观察和反思,比如冥想、阅读、写作等方式,时刻留意自己的内心状态,只有让自己内心强大,充满正气,才能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各种事务。
新时代青年干部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让我们坚守初心使命,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谢谢大家!
传承、成长、担当
——努尔艾麦提·克热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站在这里发言,我心潮澎湃。三年前,我怀着憧憬与忐忑踏入郴州工信这个大家庭,如今已从一名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扎根工业经济战线的青年干部。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我深刻感受到历史传承的厚重与时代使命的召唤。此刻,我想用三个关键词分享我的感悟:传承、成长、担当。
一、传承:红色热土赋予的精神底色
郴州,是一片英雄辈出的土地。1928年的湘南起义在这里点燃革命星火,无数先烈用热血铸就了“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精神丰碑。三年间,我走访过邓华上将生平陈列馆,瞻仰过黄克诚大将的故居,聆听过萧克将军“一手握枪、一手执笔”的传奇故事。他们的精神品格,成为我前行路上的灯塔。
黄克诚大将,从湘南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场,他始终以“敢讲真话、坚持真理”的品格著称。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因直言进谏遭受不公,却始终胸怀坦荡,晚年仍致力于正确评价历史,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风骨。邓华上将在抗美援朝中指挥若定,即使因仗义执言被降职,仍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胸怀投身地方建设,临终前仍惦念战友彭德怀的嘱托。萧克上将更是以“将军作家”的身份,在战火中写下《浴血罗霄》,用文字传承革命精神,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
这些红色故事让我明白:忠诚、坚韧、无私不仅是历史的注脚,更是青年干部应有的精神底色。正如黄克诚大将所言:“富国强兵愿以偿,且共勉,莫忧伤。”今天的我们,虽无需直面枪林弹雨,但同样需要以赤子之心投身时代洪流。
二、成长:从“职场小白”到“工信新兵”的蜕变
初来乍到之时,我就像一张白纸,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却在实际工作面前茫然无措,面对复杂的业务流程、专业的行业知识,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记得第一次撰写园区调研报告,数据的收集困难重重,对行业动态的分析也浮于表面,我绞尽脑汁写出的初稿,在科长眼中满是漏洞。然而,科长并没有丝毫的责备,而是耐心地帮我梳理思路,逐字逐句地指导我修改,向我分享他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方法。
从“一问三不知”到“独当一面”,是领导同事的耐心指导,是红色精神的感召,更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信念支撑。
三、担当:以青春之我助力“工业强市”新征程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赓续红色血脉,更要勇立时代潮头。郴州的红色土地上,曾有一群青年为民族独立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这一代青年,同样要为工业振兴、城市崛起挥洒汗水。三年来,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更坚定了“在郴州、知郴州、爱郴州、为郴州”的信念。
最后,我想用萧克将军《浴血罗霄》中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革命者的字典里没有‘退缩’,只有前赴后继。”让我们以红色精神为帆,以实干担当为桨,在“工业强市”的征程中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学徒心态”“破局思维”“自省意识”
——侯希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
今天非常荣幸能作为2022年引进人才代表在这里发言。入职两年半的时间,我从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到逐渐适应岗位的“业务新兵”,这段成长历程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今天,我想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三点感悟,与大家共勉。
一、以“学徒心态”扎根岗位,在实干中沉淀本领
初到工信局时,我曾陷入“本领恐慌”。面对部门、企业的业务咨询时“一问三不知”,撰写材料时“提笔难落纸”,协调部门工作时“沟通效率不理想”等等,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青年干部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主动学习。
于是我给自己定下三个要求:一是“学透政策”,把工信领域的产业规划、惠企文件当作“工具书”,逐条梳理,逐个学习;二是“下沉一线”,跟随领导下沉企业调研,在走访企业中了解实际情况、摸清行业痛点,在实践中体会工作业务;三是“多干多悟”,积极承担科室的急难任务,从整理数据、撰写简单汇报材料等基础工作做起,逐渐参与重点、难点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岗位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放下浮躁、深耕细作,才能在看似琐碎的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以“破局思维”直面挑战,在攻坚中突破自我
青年干部既要甘当“螺丝钉”,也要敢啃“硬骨头”。2023年12月,我市提出要加快建设具有郴州特色的“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这一优势产业链。运行科作为我市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牵头科室,承担了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推动产业发展,不仅仅要做好本部门、本科室业务工作,还要统筹推进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金融等推动产业链发展方方面面工作。面对大量的新业务知识和协调沟通的任务,一开始十分焦急,但在领导同事,特别是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朱肇诗,湖南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郴州市管理处主任李旷平和李立科长的耐心指导下,慢慢做到消除焦虑情绪,一点一点熟悉各方面业务,最终理清了产业链发展各方面任务,畅通了对接渠道,各项任务得以顺利进行。这次经历让我明白:面对复杂任务,青年干部要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韧劲:不因“没经验”而退缩,不因“怕犯错”而犹豫,在主动担当、反复打磨中练就“遇事能扛”的能力。
三、以“自省意识”检视不足,在改进中补齐短板
作为青年干部,我们在成长中既要看到进步,更要清醒认识短板。借此机会,我也深刻反思自身不足:一是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强,积极性不高,自觉性不强,实效性不突出,存在以干代学、以会代学、学用脱节的现象,业务水平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是理论实践结合不够,对国家新出台的政策没有做到完全学透、精通,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方面还有差距。对工信工作的了解应用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三是运用新思路、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和化解矛盾的实效性不够强,开拓创新的精神还需进一步加强。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2025-05-08 06:43:05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